我们的“八二四”
2009年8月24日,对于中央电视台,对于电视媒体人,对于我来说,都值得铭记。
这一天,央视二套换了身行头,观众所熟悉的“经济频道”更名为“财经频道”,原来满屏飞舞的红球,变成了金色箭头组成的数字“2”,鲜亮的金黄色彰显着财经印记,外界将它命名为“财富金”。
这次改版,不只是Logo(标志)变了,频道名称变了,内容定位也从泛财经转为专业财经。就在这天晚上,我成为《经济信息联播》的新女主播。
而这一刻对于我、对于每一个认识我的人来说,却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改变。
就在去央视的十几天前,我还在深圳卫视工作,正在开会的时候,忽然接到自称是央视二套的电话,对方开门见山地说,二套要改版,每天都在紧锣密鼓地寻找新主持人,几番辗转,他们拨通了我的电话,想要我立刻到北京参加演练。
北京,中央电视台,演练??脑海里闪过这几个紧迫又遥远的字样,不免狐疑。同事问我什么事,我忐忑着不敢说出口。会后我试探着问《直播港澳台》的导演梁博:“你听说央视二套要改版了吗?”她警惕地答:“好像有这回事,你问这个干吗?你要去吗?”
未经确认的事我不敢惊动父母,悄悄和姐姐商量,姐姐怕我压力大,举重若轻地说:“还是别声张,你就当去北京玩一圈儿。”
虽不确信是真是假,更不清楚“改版”“演练”的细节,潜意识却已经做了决定,这一趟北京一定要走,我甚至想到如果遇到骗子,可以带着针孔摄像机做一期节目??
第二天,一场台风刮过深圳,我的节目《直播港澳台》因此暂停播出。台风过后,阴霾散去,穿一件白衬衫、一条牛仔裤,我独自登上了前往北京的航班。
那时中央电视台还在复兴路旧址,我来到主楼北侧的梅地亚中心五楼会议室。会议室里,十来人并坐一排,台下还有荧幕上见过的同行,气氛着实紧张。我被安排在第二个发言,告诉自己就说点发自内心的吧。记得我说:“这次来就想看看中央台是什么样,很遗憾来的是梅地亚,没进到台里。从工作第一天我就在做直播,亲历过无数新闻现场??”
发言结束,来不及回想自己说得怎么样就匆匆赶回深圳。第二天,接到二套的电话,通知般地说:“我们都很看好你,你随时做好准备。”那一刻我连问一声做好什么准备的勇气都没有,懵懵懂懂地就挂断了电话。
接下来的日子,几乎每天都会接到二套主持人管理组小妮的电话,催我到北京演练,可是《直播港澳台》每天都要直播,我没有假期。直到8月22日,改版前两天,我才第二次匆忙地来到北京,也是这一次,我真正走进了中央电视台。
从东门到演播间要经过一片花丛,初秋的桂花香飘过来,有一种儿时大院的味道;演播室的走廊上,迎面走来了史小诺,和荧幕上一样干练利落;演播室里,和我搭档演练的陈伟鸿,同样是熟悉的亲切淡定。
外部的一切都顺利进行着,内里的纠结却只有自己知道,和我一起承担秘密的姐姐一次次打来电话:“你确定要去吗?确定吗?”我知道这个决定不只是关于我自己,我也感受到有股力量在坚定着我的方向。
2009年是我的幸运年。这一年,我因主持《直播港澳台》栏目获得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最高荣誉“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”;也是在这一年,我成为央视财经频道《经济信息联播》的新主播,有了8月24日晚上的亮相。
《经济信息联播》是国内最权威的直播类经济新闻栏目,1994年创办,中间有一段时间停播,2002年7月30日复播,这是全国范围内唯一一档邓小平同志批示过的电视节目。每天,它第一时间真实、准确、鲜活地对全球的重大经济事件进行深度报道。无论从栏目定位、播出时段还是业界的高关注度来看,《经济信息联播》都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的龙头栏目。外界称它是经济领域的“新闻联播”,冀望它能够从媒体层面记录并推动中国经济的成长。
8月24日的节目结束,片尾曲响起,字幕滑过,新的职场、新的生活,真正向我敞开了大门。
就在这时,妈妈的电话来了:“章艳,你怎么跑去北京了?赶紧回来,明天你还要上班呢。”从小到大,这是我第一个没有和父母商量就自作主张做出的重大决定,当听到我的全名时,我知道要有大事发生。
上一次听到这种语气,还是在21岁时,我在广州电视台好好地做着新闻主播,一切都在走上正轨,我忽然提出想辞职出国读书。爸爸劝我:“都21岁了,还读什么书?”但在充分沟通之后,父母明白了我读书的目的,就转而全力支持我的学业。而这一次,我没有和他们商量,就自作主张坐上了央视财经频道的主播台,他们在一半震惊和一半茫然中,猝不及防地接受了女儿人生新旅程开始的事实。
人生没有彩排,每天都是现场直播,无须听太多的声音,遵循自己的内心,坚定勇敢地走下去,人生才会繁华。
《北平的秋》中有这样一段话:“天是那么高,那么蓝,那么亮,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:在这些天里,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。”我就在这样美好的季节对北京说“你好,我来了”。
时至今日,我依然觉得,一切还那么新鲜,一切不过刚刚开始。
鲜活如昨,我们的“八二四”??